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关于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进展情况的调研及建议
添加时间:2017-4-18信息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网站作者:

 

/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

作为建筑业大省的浙江省,如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0146月,省建协组成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省建设投资集团、中天建设集团、宝业集团、东南网架公司、远大住工(浙江)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了省建投工业化产业园、省天和集团生产基地、中天集团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宝业集团的PC生产流水线和样板小区建设工地、东南网架钱江世纪城人才专用房工地;还远赴长沙、合肥,考察了长沙远大住工的建筑工业化成果和宝业安徽分公司中德合资项目的生产厂房和承建的保障房项目;参加了宁波市建协组织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对金华市建协和广厦建设集团作了书面调研。在此基础上整理了调研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两年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201610月中旬,省建协对上述7家单位进行了书面回访,对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根据规划目标,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进展状况

近两年,建筑工业化迎来发展的春天,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纳入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标准体系建设、激励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快了步伐。国家先后推出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李克强总理2016914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省也在20169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宁波、绍兴、衢州等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文件目标细化、责任清晰,真正起到了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作用。同时,在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方面,目前从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图审、质检、验收和造价管理都已经有了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为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扫除了技术障碍。伴随着这些政策的颁布,我省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整个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的应用取得良好开局。

远大住工:紧跟市场步伐,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加快工厂的布局和建设。相继在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建立基地并建起了PC生产线,辐射范围包含整个浙江省及上海地区。此外,与多家房屋建筑施工特级企业战略合作,发挥部品生产优势,弥补现场施工短板,推动整个装配式市场的发展。

省建设投资集团:顺应行业发展形势,重视能力建设。在原有的建筑工业化实施实力基础上,进行新型建筑工业化构件部品的研究,已经获得7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是发明专利。参与编制省级和国家级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3个。通过项目实践,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新型建筑PC结构体系的建筑设计、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钢结构建筑和钢-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筑设计、构件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安装能力。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和项目实践。2013年,集团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浙建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园投资建设框架协议》。2014年,园区列入浙江省“1010”工程,成为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十大示范基地之一。浙江一建科研综合楼项目成为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十大示范项目之一,年底浙建集团获得浙江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称号。20165月,成立了集团建筑工业化办公室,着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全面发展。开展PC率达到82%的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建筑设计、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的项目实践。PC构件预制平台已经达到10多个,流水生产线安装合同已经签订。到目前为止,集团承接的建筑工业化工程项目33个,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已施工项目28个,约60万平方米,PC构件供应项目约10万平方米。PC构件从纯粹的混凝土向彩色混凝土发展,顺利完成了浙江大学博物馆彩色外墙板的预制任务。浙江二建顺利完成了德清基地的建设并投产,还在省外建设了钢构基地。浙江武林的装饰成品生产基地已经获得省装饰示范基地称号。集团下属其它子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基地和生产实践能力建设。

中天建设:集团在杭州、上海、金华、西安、武汉和河北定兴规划了生产基地。其中省内两个PC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德清和金华,现有总产能20万立方,能满足200万平方的装配式项目需求,产品供应范围可以覆盖浙江和上海地区。集团2015年被建设部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德清基地成立于20138月,占地400亩。生产基地41#厂区生产线于20159月正式投入生产,年产达到7万立方米预制混凝土构件。基地42#厂房正在建设当中,预计20176月前建成并投入生产,预计年产5万立方米预制混凝土构件。金华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117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厂房占地70亩,拥有1条自动化PC生产线和2条固定台模生产线,目前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年产能达到5万立方混凝土预制构件。

集团拥有中怡设计天怡设计中天设计中天装饰设计四家甲级设计院。集团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下设施工技术研究所建筑工业化研究所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所“BIM技术研究所2013年,集团总部成立了绿色建筑工业事业部,专门从事建筑工业化方面研究和设计工作,有设计师近20人。该设计团队已经完成国内十余个建筑工业化项目的设计任务。同时各区域公司也相继组建了建筑工业化技术小组,专门研究和解决装配式项目的相关技术问题。集团致力于建筑工业化技术研发,已申请多项国家级工法、专利,主编和参编了9项省级以上的标准规范。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在建筑工业化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集团积极与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合作,包括万科、绿地、龙湖等,目前已承接建筑工业化项目50多项。随着国家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2016年承接的建筑工业化项目相比往年更多,全年新承接的建筑工业化项目近20项,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河南、沈阳等地区。其中上海地区装配式项目数量相比往年明显增加,装配率基本在30%左右,其他地区的装配式项目数量随着各地政策的不断推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装配率相对较低。

宁波建工:近年来,宁波建工在完善公司建筑产业链、做大做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业务同时,积极拓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拥有多家甲级建筑设计院,拥有建筑工业化涉及的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建造、开发管理等完整的产业链,已布局打造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结构、幕墙、装饰材料等生产制造基地,并和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宁波普利凯科技有限公司,为实施建筑工业化项目奠定了扎实基础。

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墙板、预制楼梯及阳台等一系列的预制构件产品,专业从事建筑构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施工安装和技术咨询服务。现已成为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企业、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公司正在申报国家级专业工业化示范基地。公司生产基地基础建设于201511月完成,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44137平方米。基地规划年产10万立方米的3条生产线。1#生产线(改进型半自动生产线)于20161月正式投入使用,2#固定台座生产线将于2016年底安装完成,3#全自动生产线将于2017年底建成。目前普利凯生产基地PC构件年生产能力达3.5万立方米,2018年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立方米。此外,已运营的幕墙和装饰材料基地、管桩和管片基地、钢构基地,为装配式施工提供了部分部品、材料和设备。

集团重视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引进教授级技术顾问。在研发团队尚未组建完善的情况下,研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步入轨道,已取得3项课题成果,申请11项专利。已生产完成2000多个构件,其中半成品一等品率为80%,出厂合格率为100%。参编《装配式混凝土板式楼梯》(2014G40)、《宁波市住宅工业化标准体系图集》(2015J-03)等规范标准;并与宁波工程学院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生产技术导则混凝土构件修补方案及专用修补材料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并获得市住建委科技立项。

宝业集团:集团从事装配式建筑研究和实践多年,20097月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是我省首家开展建筑工业化研发和生产的建筑企业。集团在绍兴、上海、湖北、安徽、衢州等12个地区建立了PC生产制造基地,投资近2亿元创立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研究院,包含了室内环境检测、门窗幕墙检测、实大环境模拟、保温隔热等九大实验室,是国内建筑业界最先进的研究实验室之一。

近年来,集团在上海、安徽等推进建筑工业化力度比较大的地区,承建了大批量的公建和保障房装配式建筑项目;同时,宝业利用自身的财务和技术优势,在上海、浙江等地自己投资开发的项目中积极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截至目前,宝业在建和签单的建筑工业化项目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宝业自有的PC结构生产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建设施、房地产开发、新农村和保障房建设等多个领域,并有出口海外市场。

东南网架:公司是全国唯一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住建部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公司充分发挥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心、博士后科研工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优势,长期致力于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的发展。2004年,公司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历经十余年的研究研发与工程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套技术和产业化集成能力。东南网架历经多次技术研讨,成功研发了多腔体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主体结构体系,可拆卸式底模钢筋桁架楼板、预制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化内外墙板的三板体系,适应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和一体化装饰的需要。

同时,公司构建全开放式的技术与项目合作模式,与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化发展。此创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公司已与苏中建设集团、温州城建集团、闽南建工、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内众多大型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以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方式,激活其现有产业资源,共同培育市场和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配套体系联盟。东南网架与30多家行业领先配套体系与全球优秀厂商,建立紧密型产业联盟,为客户提供咨询、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及总承包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先后实施了32872层的空中华西村酒店式公寓项目、上海华侨城苏河湾钢结构豪宅项目、全国最大规模高层保障性住房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项目、国内首座装配式钢结构学校四川绵阳富乐国际学校、国内首座百米高层钢结构医院上海东方医院。除此之外,杭州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建筑工业化项目,约10万㎡的杭州转塘公租房项目由东南网架总承包施工,目前地下基础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中。此项目为杭州市推进钢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集成体系和智慧建筑综合示范项目,将打造我国钢结构建筑工业化集成新高度——全面采用组合钢板剪力墙系统、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楼承板、预制装配式一体化内外墙体、工业化整体卫浴系统、工业化整体厨房、集成装修、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以及智能化远程物管系统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落实情况

(一)法制环境还不够完善

    1、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完善的行业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设计、定额、造价(信息价)、招投标、监理、物流、咨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规范缺乏。我省虽然已经出台了有关装配式建筑的定额价,目前公建项目多数采用该定额作为预算依据,但是该定额编制不够完善,一是各条目单价不符合地区PC市场行情。如宁波地区PC构件价格仍然以行情价和上海地区信息价做为市场价的参考依据。二是定额的标准偏低,因为定额只考虑了材料成本,未考虑到各企业的基地建设和投入、税收、运营、技术人员的研发投入、工艺图深化工作的投入等方面,造成市场无法按照定额标准运行,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验收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目前先行企业采取的自定标准、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的方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企业标准毕竟不能代替行业标准,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2、产品质量监管尚不健全。如宁波虽然出台过有关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点,但没有详细的检测、验收流程和操作规范。在监管方面,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主体的职责尚未明确。

3、装配式生产基地(包括实验室)目前尚无资质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PC构件生产企业的大力发展,但也给市场造成不专业、技术性不强的假象,使得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良莠不齐。

4、装配式建筑认定上存在误区。现阶段很多政策文件以装配率预制率来衡量建筑产业化水平,甚至很多地方以装配率认定钢结构还不是装配式建筑,这对于钢结构体系的建筑工业化造成极大误解与影响,钢结构施工企业或项目单位无法享受相关的支持政策。建议政府出台针对钢结构建筑装配率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标准,以利于项目落地。

(二)政策扶持缺乏力度

1、虽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缺乏具体配套实施细则。首先,基地建设高投入、成本回收期较长,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是个考验。调研中,浙江森铂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原定投资的嘉善生产基地,就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其次,对于PC流水线及PC构件模具设计制作的鼓励政策相对较少,且政策落地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单靠建设主管部门或生产企业一己之力难以成效。此外,对于装配式生产领域的税收和人才科研方面的鼓励性政策就更加少。扶持政策不到位,影响了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积极性。

   2、我省《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实施意见》中规定,墙体预制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的3%-5%)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审批单位未能将此落实到实处。

3、我省建筑工业化尚在起步阶段,很多施工企业目前没有实力承接工业化的项目,或者说还是以传统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去做工业化项目,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现象。虽然政策上明确政府投融资的项目,符合规定的允许采用邀请招标的鼓励政策,但是工业化项目的承接限制条件过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模式的市场化探索。招投标方式没有创新,采用的几乎都是变相摸彩球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设置,对建筑工业化企业非常不利。最后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新事物的发展。

(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1、作为建筑产业化实施主体,建筑企业的理念、实力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由于我省先进设备制造业不够发达,专业制作设备及厂家的产业配套相对薄弱,PC流水线及PC构件模具设计制作缺少一定的产业链基础,生产线模具设计加工和配套五金材料等支撑体系未形成产业链。

2、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前端,众多土建设计院对建筑工业化没有真正理解,其实建筑工业并不只是混凝土预制、或改变施工方法的概念,而是从设计标准化开始,到生产、施工整个生命周期。项目设计如果过分注重外立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多变,往往从源头就给建筑工业化出了难题,给项目施工和减低造价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市场推广。

3、新型墙体匹配度低。装配式钢结构技术快速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而相关的配套墙体未跟上发展步伐,传统墙体材料难以满足轻质节能、隔热保温、快速施工等建筑产业化要求,导致项目整体造价偏高。

(四)专业作业人员比较缺乏

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缺乏适用人才是个大问题。首先,部分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工艺流程应由产业工人来完成,传统建筑业中的农民工还无法胜任。其次,按照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现行项目经理的知识结构、管理理念、专业能力都需要重新培训方能适用。再者,各类PC构件模具拆分、设计等专业科技人员相对缺乏,亟需统筹协调,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以实现设计深度符合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五)产品缺少市场认可

无论钢结构体系还是PC构件体系,都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一个新产品,市场对其质量、价格有一个评估、接受的过程。建筑工业化前期投资资金巨大,实际发展进度不快,但市场有多大、近期有多大,远期有多大,企业心中无数;另一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一些地方以鼓励基地建设为导向,吸引民间资本。建筑工业化在缺乏规划布局的前提下,有盲目投入的倾向,既不利于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完善,也容易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三、建议和对策

(一)抓好顶层规划设计

要结合我省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和建筑强省发展的总目标,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参考现有产能以及产品的辐射面,确定产能规划,尽可能防止产能过剩、浪费资源。集中力量抓好已经建成的产业基地和优势企业,鼓励战略联盟,分工协作,将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引向装配式建筑现场型主力军,将更多的设计院引向通过工程总承包参与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建立联动考核工作机制,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参与,落实责任制,统筹协调扎扎实实予以推进。

(二)完善服务监管机制

要尽快建立完善一系列与建筑产业化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以制度手段保障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探索建立PC部品准用证制度和质量认证制度,逐步建立起企业自控、行业管理、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建筑质量管理机制。

(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企业在提升钢结构和PC结构二种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基础上,鼓励互相融合、科研集成,为建立标准化部品构件体系创造条件。依靠成熟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引导市场信心,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1、加强定额适用性。建议由市场本身作为主导,用开放的竞争产生各地区相应的商情价,再通过商情价的进一步分析和调研,汇编定额价。除了市场本身的良好竞争外,还可以定额进行适当的上浮调整,从造价方面鼓励市场的良好运作。从而保证各装配式企业的发展;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制定一套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单独的造价核算标准,而不是目前所采用的以套用传统施工工艺造价核算标准的方式。

2、加强产品质量以及施工安装的监管。建议由权威机构提出科学、统一、规范、有效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结合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总结,出台具体的构件生产质量监管办法。

3、建立标准化部品体系,出台我省部品构件的标准图集,推广通用化设计和规模化生产,提高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

42016921实施的交通运输新规,直接导致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运输成本急增30%以上,且新规对于新型工业化的预制构件成品可能存在的超宽超高特性未考虑适当法规倾斜,建议政府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建委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预制构件运输管制特殊管理条例。

(四)落实激励扶持政策

1、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定和落实建筑工业化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各类保障房项目、公建项目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率先推广应用PC构件和钢结构并扩大比例。优先将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评定为绿色建筑。

2、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积极创新和研究,联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开发适应于装配式钢结构匹配度高的墙体,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目前,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政策障碍主要是当下的招投标环境。为此建议: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支持规定,对建筑工业化项目依照《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采取邀请招标,或不进行招标的形式。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在符合文件规定的情况下大胆采取上述招标形式。其次,对一些建筑工业化项目采用招投标时,可以采取对企业注册资金和业绩进行综合评分,合理次低价中标的形式,但绝不能再套用传统招投标抽签、摸球的老一套,否则就会导致创新企业没有发展平台,影响建筑工业化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4、针对墙体预制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的3%-5%)可不计入容积率的政策,希望指定部门负责,如规划局、建委牵头,在初步设计审批或者施工图审批阶段进行一定奖励,并在各地的审查要求或者规划管理条例中增加关于面积的计算方法,方便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后续实施和验收。

5、装配式钢结构技术快速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而相关的配套墙体未跟上发展步伐,传统墙体材料难以满足轻质节能、隔热保温、快速施工等建筑产业化要求,导致项目整体造价偏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积极创新和研究,联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开发适应于装配式钢结构匹配度高的墙体,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企业推行建筑工业化后,原有的技能岗位和专业要求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一大批由现场操作转为车间操作的技术人员。定向培养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工人,并强化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做到持证上岗。促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是实现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我省建筑职业技术类院校大有可为。

(六)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2016年,国务院下发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筑工业化在行业内全面推行。但是如何理解装配式建筑以及有哪些技术体系、如何物色优秀的部品部件供应商,是市场普遍关注的。建议省厅或行业协会成立相关技术交流、信息传递平台,加强技术交流、培训和宣传。就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招投标、施工方式组织培训考察,帮助更多企业打开视野,提高认识,促进经营合作,推动我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

总之,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尚需科学的顶层设计,规范的产业引导,扎实的政策支持和完备的标准、规范、检测、资质认定、产品的市场准入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地推进、完成十三五确定的既定目标。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