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国巨型梯级水电指挥调度中心,也是我国未来面向东南亚水电站指挥调度的大本营。未来,它将承担起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的白鹤滩巨型水电站运行、发电等远程指挥调度的重任。6月30日,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大脑指挥神经中枢——三峡大厦工程竣工。该项目位于昆明盘龙区浩渺滇池旁,在主体结构、机电系统、抗震性方面,中建二局三公司打造出了一座120米高、坚不可摧的“擎天柱”。
双流水作业提功效
三峡大厦由28层主楼、两侧6层裙楼组成,呈“品”字造型。它采用整体平端施工法,每10层划为一个标准流水节,结构涵盖核心筒、土建结构、钢结构等复杂施工,工期只有半年,施工难度在云南省首屈一指。
施工初期,项目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才能保证两台高低配置塔吊、核心筒、钢结构、楼层板5个环环相扣又互相制约的要素,在不同高度能同时、同步向上匀速推进。5个要素涉及上百道工序,如果任何一个工序出现提前和滞后,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同步运行。为了找出最佳答案,项目部详细地进行全过程BIM推演,最终选择了双流水施工作业法,即在垂直和水平平面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流水施工作业。
垂直方向,两台塔吊每次分别附臂顶升到正好能容下一个标准流水节施工的固定高度。随之,按顺序爬架向上滑移,核心筒、钢结构、筒外结构同步进入上一层施工。最大限度发挥塔吊吊装作用,协调有序施工。
水平方向,项目部采用从上到下螺旋式避让立体交叉作业法。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空间内避免交叉作业。上百个工序,在不同区域内同时施工,互不影响。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协调地同步螺旋向上开展作业,但它对每道工序时间控制非常严格,甚至精确到小时。
为此,各部门将每一道工序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方案进行了细化,再根据时间,调配足够人员、机械及材料。同时,项目部未雨绸缪,制定了补救预案。
项目部精选出一支由各工种组成的精英队伍,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大小近百次抢工抢险任务,确保主体结构按期完工,被工人们亲切称为“工地特种兵”。
高科技建造顶级机电系统
三峡大厦机电系统安装,以国内最高级数据处理中心为标准建设。施工涉及6大系统、22个子系统,是公司接触的施工范围最大、系统最全的大型机电项目。
在每层只有45厘米高的空间范围内,密密茬茬排布着39根主、支管线,管线纵向排布最多达8层。
针对管线排布密集情况,项目部推出“BIM+DBC”循环管控法,即:BIM模型交底+D(专项技术交底)+B(联合检查)+C(比对模型改进),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破解复杂机电系统安装。
随后,项目部召开多次BIM模型培训会,有针对性地编制技术交底方案。
但事与愿违,样板间安装时误差达6厘米,导致管线无法安装,前期大量准备都化为乌有。原因在哪里?项目部召开质量分析会,大家发现由于地区差异,工人操作水平达不到相应质量要求;由于最初BIM模型是根据图纸设计,但在施工时结构实体会有一定误差,现场技术员、BIM工程师之间缺乏沟通反馈,导致BIM模型与现场实体数据出现偏差。
项目部随即实施了“大换血”,迅速从成都、北京地区调集高水平施工队;并要求现场技术员在所有分部分项施工结束后,数据及时反馈给BIM设计师,BIM设计师再依据实体尺寸,重新设计BIM模型,解决了偏差难题。
2019年6月,项目机电安装工作结束。据统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电线、电缆安装各100万米,电器末端配管量35万米,每平方米管线量达到14.85米,远超同类工程量。
模拟施工助钢筋安装
三峡大厦主体结构为钢结构+砼结构,450根钢柱、2900根钢梁、6500吨用钢量撑起主体结构框架。其中钢梁、钢柱穿筋连接技术难度最大。
在一层大堂四个角落,各有一根3.2米高的大截面梁和钢柱斜向交叉穿过,梁里有48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穿过钢柱。设计要求48根钢筋必须同时斜向一次性穿过连接才行,钢柱、钢梁里面密集交叉的主筋、箍筋和翼缘板不能被切割破坏。
48根钢筋如何排布、开孔,才能准确穿过钢柱,成为最大难点。为此,项目部组织设计院等四家单位召开3次专题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最后决定运用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CAD二维画图软件进行深化排布,BIM三维模型软件模拟施工来化解。
经过数十次模拟实验,项目部发现48根钢筋只有从钢柱外围1.76平方米范围内穿过,才能满足所有条件,达到了主筋间距3厘米规范标准。
同时,项目部制作了1:1等比例BIM模型的实体样板,让工人更加直观地了解钢筋安装位置。加工时,驻场专业人员对钢板切割尺寸、加工精度等全过程监控,一次完成钢柱精确开孔定位任务。随后,现场安装、支模、打混凝土等工序也一气呵成顺利完成。2018年5月,中建二局三公司三峡大厦工程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