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这一举动,被绝大多数人解读为“盲目跨界,吉利疯了”。然而,从吉利自身业务需求角度看,其借助手机业务,不仅能直面用户,改进人车交互体验,而且可以推动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从造车企业变身科技企业。
认知层次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将大相径庭。而这一点,恰恰也是近年来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历程的真实写照。
“数字化是公认的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然而,近年来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认知水平跟不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表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必然建立在行业整体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
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提升认知水平开始
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转型阵痛期长,“不敢转”,“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这是近年来提到数字化转型时,行业企业标准的“抱怨”口吻。然而事实是,因向数字化转型而破产的企业,少之又少;因向数字化转型而建立起竞争新优势的相关企业报道,却经常见诸报端。
认知水平,决定了企业未来成长的空间。汪少山认为:“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成果出现差异,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负责人及其核心团队的认知有差别。”首先,企业一把手要意识到,在新时代,企业要发展,必须坚定向数字化转型,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来抓;企业中层领导要对数字化有正确认识,能够坚定执行战略。其次,企业全体员工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是打造一个软件平台,更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与企业管理、业务紧密结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背后,是系统性的企业管理升级,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都要做出改变。最后,数字化转型要依托于业务,实现管理升级,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今,行业内抱怨‘不会转’‘不能转’的企业越来越少。”汪少山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现在,尝试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举例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印证了认知水平提升可能带来的改变。
从2006年~2008年,BIM刚被引入国内,处于概念普及期,人们对其敬而远之;2009年~2014年,设计类BIM软件在国内推行,人们认为BIM能解决所有问题,BIM被捧上神坛;2015年~2019年,在实践中,与管理流程机制难适应的情况出现,人们认为BIM应用价值不明显、应用落地难;2020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BIM技术落地,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BIM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显示,70%的行业从业人员认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要BIM技术支撑。这充分说明,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才有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行动。
BIM快速发展的核心诉求是标准的统一
BIM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BIM具备可视化和协同性的技术优势,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做好正向设计,从项目策划阶段就能实现有效规划,指导后续工程的建造与运维。虽然优点很多,但BIM目前在我国发展依然较为缓慢,很多人将其归因于“碎片化应用”。对于这种说法,汪少山并不认同。
他分析称,所谓“碎片化应用”,是指以BIM技术为载体,解决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实际问题的相关应用。不能简单把BIM应用等同于“用一个BIM平台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只要“碎片化应用”运用了BIM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价值,就应当肯定、鼓励这种“碎片化应用”。
其一,BIM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碎片化应用”,能够保障BIM技术真正落地,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就应该鼓励这些碎片化应用。
其二,目前企业的BIM应用集中在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并且以聚焦单个阶段或单个专业应用为主,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多专业数据连通和协同较少。但是,在BIM快速发展时期,这样的“碎片化应用”属于“合理范畴”。
BIM的“碎片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分层次应用问题,但从长远发展看,汪少山表示,破解工程管理割裂、标准不统一是关键。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他认为,目前,BIM技术国家标准尚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建设。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基础标准的不统一、标准无法参考执行,给BIM应用的推进造成了不小的阻碍,重要数据的丢失给应用层面带来极大困扰。在BIM应用“百花齐放”的大时代,标准的统一尤为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沉淀,BIM发展已经到了可以也必须推出可执行标准之时。”汪少山认为,“这是未来BIM快速发展、并能助力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之一。”
借势“使能者”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广联达作为国内最早专注BIM技术的企业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工程建设信息化领域BIM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发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BIM应用工具,包括BIM5D、BIMMAKE等;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发布BIM发展报告、编制相关标准;成立GBC(GlodonBIMCommunity,广联达BIM团队)训练营,为行业企业培养BIM专业人才,开启BIM轻量化应用时代,推动BIM技术在建筑业快速落地,其“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价值主张被行业企业认可。
事实上,建筑业界所熟知的BIM1.0、BIM2.0、BIM3.0阶段论,就是广联达率先提出的。BIM1.0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以模型为主、应用为辅;BIM2.0从设计阶段转向施工阶段,从建模转向对模型的应用,以单点“碎片化应用”为主;BIM3.0进入BIM技术与管理全面融合应用阶段,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这一阶段论,为我国有的放矢推动BIM技术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
汪少山介绍说,日前,广联达发布施工建造阶段创新应用成果——BIM+智慧工地3.0,利用以BIM、IOT(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实时采集现场数据,自动分析建模,精准分析、智能决策、科学评价,为施工企业提供生产提效、安全可控、成本节约的项目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建筑业向智能建造转型提供了抓手。
提升认知水平,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更要善于向外借势赋能。“广联达自始至终定位于数字化‘使能者’。为数字化转型践行者、推动者持续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共同打造数字建筑平台,为建筑产业升级赋能是我们的责任。”汪少山表示,“未来,希望能够与建筑业企业一起,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宏伟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