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银行评估,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我国全流程审批时间原为248天,改革后为111天,减少137天。据测算,每年为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节省资金成本近3000亿元。在这方面,江西省南昌市创新“三大超简”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南昌:创新“三大超简”模式破解审批“杂繁慢烦忧”五大难题
•成效: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杂繁慢烦忧”五大难题,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开出集成审批和“三大超简”(大容缺、大承诺、大模拟)模拟审批综合模式,将审批部门压缩94%、事项精简63%、环节减少84%,着力破解工程审批“杂繁慢烦忧”五大难题,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4个工作日。
•举措:
以服务为本,构建“一枚印章”新模式,清审批部门之“杂”。2018年,国务院委托第三方对全国34个重点城市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南昌市建设项目平均办理时间508天,涉及17个部门84个事项。南昌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顽疾”,下决心、大手笔破解“审批部门多、审批事项繁”的难题,成立南昌市行政审批局。
2020年,全市12个县区覆盖成立行政审批局,形成全市行政审批“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一枚印章”格局。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全流程审批事项(除用地规划、质量安全监管等个别事项)全面划转各级行政审批局,实行“多审合一”改革,彻底理顺工程审批体制。市级层面,原属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局、市人防办等17个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至市行政审批局1个部门,企业办事“不再跑多门”,实现“一门、一窗、一网、一表”,全链条集中审批,专人帮办导办,工程建设项目从“1企对N个部门跑审批”转变为“1窗为N个企业做服务”。
以效率为重,坚持“内并外联”新举措,去审批事项之“繁”。依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体制优势,南昌市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按照“相似合并、相近并联、相关联审”的原则进行“大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84项精简至31项,精简了63%。实施区域评估改革,减少单个项目评估评审事项及耗时,全市5个试点区域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等15项区域评估,审批部门直接使用评估成果,不再单一评审,已节约企业文本编制费用近800万元,压缩评审耗时65%。实施建筑、消防、人防等施工图联合审查,施工图审查时间由6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至8~12个工作日,破解了“多套图、多头审、多次改”痼疾。
整合部门互相前置事项,实行“一件事”办理,实现“一套材料、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并联审批、统一反馈、限时办结”。政府投资类项目将可研、环评、安评、水评、能评和用地预审与选址以及压覆矿评等前期事项实施“大并联”,审批时限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17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实行“规划方案专审会”机制,将建筑设计方案与消防设计、人防设计等方案每周定期并联审查,压缩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时间50%。
以创新为先,集成“条块合一”新系统,破审批时间之“慢”。南昌市打破“条块”审批系统壁垒,运用“区块链”技术,在非试点城市率先上线审批、规划、中介、测绘、评审、发证、联合图审、联合验收集成模块合一的南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功能全涵盖、县区全覆盖、数据全共享、证照全电子化,效能监管全“线上”。特别是将原需500余份报审资料压缩至工程建设“四个阶段”各1张申请表单,并联办理多个审批事项,在“申请资料”上为企业减负。
建立“多评合一”“多介合一”管理系统,让审批委托评审中介和企业委托编制中介效能“可视化”,并采取“双评双控”(审批部门和委托企业双向评价、价格和耗时双双管控)和政府财政负担评审费用方式,破解全国普遍存在的中介机构管控难题。
以担当为上,采取“集中会审”新方式,解审批矛盾之“烦”。针对项目审批中“矛盾难题”,南昌市构建跨部门跨专业每周定期“会诊会审”机制,一改“部门依法说NO,企业摇头灰心”状况,审批部门、建设单位、中介机构集中会诊,共诊项目难题、共商解决方法、共担矛盾责任,破解审批难题。累计召开“六多合一”项目会审会400余次,130余个疑难项目受益,300余件“久拖难决”案例破解,国土使用证明等28个需提供复杂证明的事项采取“替代性材料”方式走出困局。
大力挖掘利用各审批事项间企业准备材料的“空窗期”,实施“容缺+承诺制”审批改革,审批部门界定要件及非要件材料类别,对“非要件”材料实施“容缺受理”,准许企业先行开始事项审查,企业作出限期补齐材料后批复初审意见,办理后续审批事项,大幅压缩了企业在各审批事项间的“等候期”,开创了行政审批“先上车后买票,下车前买好票,下车后再补票”先河。
以协同为要,注重“审管联动”新理念,减审管衔接之“忧”。分类审批协同改革。南昌市对工程建设项目分成九大类精准协同改革,接连出台《南昌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工程审批指导办法》《南昌市关于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等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文件70余份,覆盖了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中介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等项目全生命周期。
信用监管支撑审批改革。坚守质量安全的红线、底线、维稳线,做到审批与监管改革同步谋划、同时实施、同频共振。依托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做到“审批简多少,监管强多少”,彻底打破过去“部门各自为政,监管漏洞难堵”的僵局,发挥系统整体把关作用。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为例,为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南昌市实行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对施工图审查合格意见书实施“容缺后补,开工前补齐”改革。简化审批的同时,同步出台《关于明确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行南昌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人员从业要求的通知》等系列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文件,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