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可以推动传统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跨越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升建筑业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度,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在全国两会期间就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行业中长期发展目标要求2021年—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逐步提升至30%。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已拥有4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7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甘肃省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8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项目已达40余项;甘肃省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年产能达50万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年产能达3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竣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距离国家的规划要求差距较大。”苏跃华指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尽管文件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但表述内容过于概括和笼统,具体到执行环节则面临着理解偏差和不够明确。同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多是鼓励性质,激励优惠措施可操作性不强,起到的推动力度不够,社会生态环保、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平方米造价相对较高,多数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扶持政策。
三是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预制部件和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机制。
四是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分包和监理等不同利益主体分开,导致产业链优势不能有效集聚、充分发挥。同时,专业性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不到位,导致装配式产业基地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彰显不了工厂化生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
对此,苏跃华给出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和优化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执行标准和实施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比例。例如,政府应对完成规划报建手续的项目,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的大中型新建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均应当采用装配式建筑。
二是政府部门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相关主体如投资企业、施工企业、设计和全过程咨询企业、绿色建材和构件生产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在信贷融资、激励奖励和税收方面给予更多更及时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实施办法,将装配式建筑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各环节,从严进行把关,落实主体责任,明确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强制措施和阶段目标。
四是政府部门加大科技研发帮扶力度,协调装配式建筑推广先进的省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其他省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合力打造装配式建筑产学研科创基地,加大新技术引进,强化技术融合,促进科技创新转化,提高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助推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
|